沙巴国际官网
game show 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沙巴国际官网 > 新闻动态 > 喷火兵罗兴元血战越军 单日摧毁9火力点 战后帮扶23名烈属
喷火兵罗兴元血战越军 单日摧毁9火力点 战后帮扶23名烈属

2025-05-22 06:28    点击次数:51


  

1979年2月17日清晨,中越边境的薄雾还未散尽,广西方向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。在距离友谊关不到30公里的复和县境内,解放军第42军125师4连的战士们正匍匐在潮湿的泥地里。他们面前的三座石灰岩山峰上,越军构筑的暗堡正吐出火舌,子弹像雨点般倾泻而下。步兵李卫国刚跃出掩体就捂着肚子滚回来:"班长!这铁疙瘩打在钢盔上都嗡嗡响!"

此时在队伍后方,21岁的喷火兵罗兴元正在检查装备。这个来自湖南桃源的小伙子入伍两年,背上的74式火焰喷射器重达42公斤,相当于扛着三个成年男子的重量。战友们都知道,他总把训练服浸在泥水里增加负重,说是"提前适应战场"。当连长接到上级命令要拿下203高地时,罗兴元第一个站了出来。

战斗进行到第三个小时,步兵们终于摸到距敌堡15米处。罗兴元让战友王录坤单膝跪地,将喷火枪架在对方颤抖的肩头。2800℃的高温火焰喷涌而出,洞内顿时响起烤肉般的惨叫。但真正的考验在黎明时分降临——当部队推进至大弄村公安屯时,三座品字形暗堡突然亮起火光。越军特有的"三明治战术"让步兵血肉横飞:先机枪扫射,再火箭弹覆盖,最后抛洒燃烧瓶。

眼看着八名战友倒在冲锋路上,罗兴元抄起喷火器就要往前冲,却被连长一把拽住:"你小子不要命了?前面就是雷区!"这个湖南汉子急得直跺脚,他太清楚喷火兵的局限性:74式喷火器有效射程仅20米,燃料箱一旦被击中极易爆炸,而且高温油料随时可能反溅伤人。

战场上最揪心的时刻出现在下午三点。两辆63式水陆坦克刚冲上开阔地,两名身着便衣的越南女子突然从榕树后闪出。她们熟练地架起RPG-7火箭筒,炮弹拖着尾焰直扑坦克侧后。"轰!"履带断裂声与女兵的狞笑同时响起。战士们红着眼要冲,却被连长厉喝拦住:"那可能是平民!"

罗兴元却死死盯着冒烟的坦克残骸——经验告诉他,敌人绝不会在平民区存放重型武器。趁着敌人换弹间隙,他猫腰钻进弹坑,喷火器管口几乎贴着地面游走。当距离掩体只剩4米时,反溅的高温油料瞬间点燃作战服,他硬是咬着牙完成三次点射。后来战友在烧焦的掩体里发现两具女尸,手里还攥着未投出的手榴弹。

这场持续11小时的拉锯战,罗兴元创造了我军单兵喷火作战的惊人纪录。他背负42公斤装备连续机动8公里,在-5℃低温中完成17次高温喷射,单日摧毁9个火力点、歼敌23人。战后体检显示:他全身烧伤面积达28%,右耳因气浪冲击失聪,被评定为七级伤残。但当组织询问是否需要特殊照顾时,他摸着胸前的军功章说:"能活着回来就知足了,咱当兵的哪能要特殊待遇?"

在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,罗兴元的墓碑静静矗立在松柏之间。墓前常年摆着几束野花,那是附近村民自发来祭扫时放的。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逢人便说:"当年那小子总帮我们挑水砍柴,哪像个当兵的哟。"而在他湖南老家,桃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记录显示:从2015年至今,罗兴元先后为23名烈士家属协调解决医疗、住房问题,自掏腰包为战友遗孤购买学习用品。

战争结束后,74式火焰喷射器退出历史舞台。这种曾让越军闻风丧胆的武器,现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。解说词这样写道:"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,我军喷火兵共摧毁敌军火力点1200余个,单兵最高战绩达摧毁9个火力点。这些用血肉之躯铸就的防线,永远铭刻着中国军人的忠诚与担当。"



Powered by 沙巴国际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